你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北京人文书法学院2024级理论课程:『王博哲』老师讲授《诗词格律》、『陈曦』老师讲授《艺术学概论》

2025-6-15 13:55:28      点击:

书道烟云

 2025年03月28日 17:33 北王博哲老师讲授:《诗词格律》


王博哲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专任书法教师。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师。

    幼承庭训,自幼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系辞》、《老子》、《诗经》、《金刚经》、《广雅疏证》等典籍及唐宋诗词数千首等等,至今记诵逾三十余万言。

    硕士期间获国家奖学金。论文《翁方纲书学思想探賾——以论书诗为中心》发表于《书法研究》;论文《乾嘉隶书观念的转变对碑学思想的促进》 发表于《书法》期刊;《隶变视角下<武威仪礼汉简>与<熹平石经>文字比较刍议》发表于《西泠印丛》。论文入选“2018 中国文字•书法论坛”;第二届“中国书法•中原论坛”;第五届“张芝奖”书法论坛等学术研讨会。 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省级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锦绣中华>光影沉浸式互动体验路径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文《翁方纲碑帖鉴赏探赜》并入选“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


授课结语:

    在这段学习诗词格律的旅程中,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每一堂课,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初识平仄,我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摸索前行。平仄的交错,如同山涧的溪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引领我领略诗词的韵律之美。对仗的工整,则像是精心编织的锦缎,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让我为之倾倒。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逐渐掌握了诗词的格律与技巧。我们开始尝试着用古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诗词的魔力,它能够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停下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段学习诗词格律的经历,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让我们收获了成长。我们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世界,如何用文字去表达情感。诗词不仅仅是古人的专利,它也可以是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寄托。

    如今,课程已经结束,但我们的诗词之旅却并未终止。我们将继续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感受它的魅力,传承它的精神。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诗词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感谢这段美好的学习时光,感谢王博哲老师的悉心教导,感谢同学们的陪伴与鼓励。愿我们在诗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瑰宝。

乙巳春月乌音嘎 袁正凤记


陈曦老师讲授:《艺术学概论》

陈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专业硕士


授课结语:

    时光飞逝,仿佛刚开始时大家对这门艺术学概论还充满好奇,转眼间,如今课程已临近尾声 。

    按章节系统讲解艺术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艺术本质论等内容,让学生熟悉熟记时代、国家、流派等具体材料,同时讲解艺术概论的框架与话题,提供记忆基本材料的思路和应对考题的解题方法。在艺术本质论中,会涉及艺术的社会本质,包括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方面。内容讲解系统全面,能帮助学生搭建起完整的艺术学概论知识框架。二是会结合重点高校考研考题及出题规律进行解析,对于有考研需求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可能会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热点话题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方向,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结束于窗外暮色的悄然浸染,在光与影的交替中,通过陈曦老师每分每的讲解,都沉淀成了我们心中的宝藏。

乙巳春月杨凯文 袁正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