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工程“——1802班首届书画微展
“书道工程"——1801班首届书画微展
序言
中国书法一门独特的艺术,将文字书写演化为器识深厚,气象万千的文化系统,其涵盖文字学,文史学,哲学,诗学,乃至国学核儒学,释学,道学,唐张怀瓘书断中云,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顾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文字与书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载体,涉及方面之多,内容之广,似苍穹繁星,它是个人内心思想流露的重要途径,行文赋诗的重要工具,所以它充分展示时代与个人神风。
现今社会书写工具的转换,书写方式的改变,书法成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传统的逐渐没落,科技革命占据主导,书法越来越演变为一门纯粹的艺术,但是如今的时代却也是最好的时代,书法成为一种本体的追求,任何时代都没有这样的自觉而强烈,大量的资源得以学习,古人所用一生时间所能达到的艺术成就,在如今的时代可大大缩短,只要由此学书念头均可人人如龙。同时作为书法专业的大学生留给我们的也将有大量的思考,古之圣贤那种豁达洒脱的内心体验,那种于游于艺海的求道之心,在如今却为艺术创造本身的激情热量所溶变,更被现代工具——信仰,道德,理性所二次分裂所深深扭曲。世风日下之时不得不感慨传统文化社会自下而上的活跃跳荡的感性生命的失落,那个内在丰实的传统人文精神世界的迁途。
此次书法学院1801作品微展,乃立足于展厅艺术背景下书法方向的探索,作品虽难登大雅之堂,但亦是精心制作,求学探艺之心从未减少,惟愿于探索与尝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国度。
1802班微展
年福民
1998年出生于安徽蚌埠
1802班班长
学书心得:
对于书法地学习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学习方法要正确,要传统。取法要高古,正所谓:“取法乎上,方得其中”。在经典的作品中去吸取营养,吸收我们能够驾驭的东西。在临习古帖的时候也一样,要去吸收不同的东西。学习理论,疏导碑帖源流,理清法帖的发展过程,再从后人对古人的研究过程当中找到相应的答案。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向,书法的学习因人而异,从先秦到现在书法风格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不同的人不同的书风。对于书法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对待书法学习的态度。书法对于我们来说又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的载体,陌生就在于书法和汉字书写具有差异性。书法有法,书法是有法度的书写,这个“法度”正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和不断追寻的东西。


江彩玲
1999年出生于山东泰安
1802班班长
学书心得: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它集实用性、艺术性、广泛性、深刻性、独特性于一身。
中国书法是把中国特有文字通过一定的法度来发挥表现的,简单的点画线饱含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现在,简单来说可以认为书法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写汉字的艺术。但如何用毛笔写好汉字、写好一篇作品,这与书者书养、学养,字内、字外的功夫有关,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写汉字的艺术,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又离不开线条,而组成书法的线条既是抽象的又不是空想的。线条有方有圆,有刚有柔,有疏有密,有正有欹,有主有次,有对比,有呼应,有节奏,有平衡,有变化,有统一,甚至有生命,非常复杂。学习中国书法,离不开用笔,因书法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


李家新
1999年出生于内蒙古通辽
1802班团支书
学书心得:
学书法,真的投入到其中可以感受到很多乐趣。篆隶楷行草,每一种书体都有它的美感,要真的学好某种书体,领略名家风采,模仿名家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是比较难的。所以应该对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书法的境界是无穷大的,需要我们花时间去领略、去了解。学好书法要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
李兴辉
2000年出生于山东济宁
学书心得:
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的一部分,是众多中华古老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整个人类灿烂文明的见证,至少在我的眼里,没有任何的文字艺术能超越中国书法的境界。 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逐远爱其书者善取其人也。”如民族英雄岳飞的书法代代相传,而卖国贼、残害忠良的秦桧的书法却无人知晓。所以,学习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是修心养性的好活动。
段盼
1999生于河北衡水
学书心得:
书法风格与审美意识的发展代表着民族文化的表征,是时代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体现。一般来说,从史与论的节点上将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发展分为8个部分,即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这只不过是概括某个时代的书法审美思想的主潮,主要就其最集中、最具体特征的书法精神而言。任何时代的书法美学思想都是丰富多元的,但是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审美特征的理论思想。学习书法也有一段时间了,也渐渐的发现了它独有的魅力,有趣的字形,多变的章法等等
每天临习让我身心愉悦。学习书法的这段时间更加让我体会到了美丽的事物是永恒的快乐,它的可爱逐日增加,不会消逝而去。

黄金
2000年生于湖北恩施
学书心得:
有人说老人学书法是为了消磨时间,充实生活。此意我有。但我还有另一个想法:参与书法艺术中去。过去在王羲之、启功等大师作品面前,只是欣赏了表层的美,没有领会到作品美的真谛,因我不是真懂。

张娜
1999年生于陕西延安
学书心得:
书法自古就被视为中华文人士大夫的必备修养,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备受中华人民的喜爱与推崇。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发展分线条化、图象化、笔画化。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

梁笑博
1997年出生于山西吕梁
学书心得:
大篆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结构以及组成它的坚实的线条,隶书那偏扁的变化多端的字形与质朴的线条,楷书中魏碑通过大胆的倚侧表现出的字势,都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把握不同字体之间的区别和各字体中的不同风格。在这之外也注重线条质量,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线与结构的关系,字与字之间的变化对章法的影响等。我认为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正真体会到蔡邕《笔论》中的那句话:欲书先散怀抱,任清恣性,然后书之。

袁心雨
2000年生于山东莱芜
学书心得:
书法是一门艺术,它是以临摹为主,选择不同书体和不同字帖。先读,深入体会字的特点,布局以及章法等等。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才能真正的写好书法。

李薇
2000年出生于山东德州
学书心得:
书法,书写之法度。执笔行文之间讲求一个力度,挥毫洒墨之下有一颗平静的心。书法的学习,贵在坚持练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眼光都是一步一步提高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在学习写书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文物古籍,可以浏览一些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文章,对中华文化会有更多的感悟,可以提高你的文学素养。书法同样也是中国国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练习书法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去了解中华文化。

陈宇齐,字鹏举,斋号居敬斋
2000年生于安徽
学书心得:
中国书法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近年研习书法,颇有感触!
学书法对古意的把握很重要,不要为了求古意而去求古意。古意是对碑的忠实临写和悉心体会中才能渐渐悟得。
在一幅作品中要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虚实结合,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书法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使人感受到了书法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书家的主观感受和书法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不断制造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才能创造出一种书家心目中的“大作”。
此外,学书还需胸襟广阔,避免孤陋寡闻。“读书多积累,始于有法,终于无法。”归根到底,要心神领会!

张淇淞
199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
学书心得:
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自汉字出现以来就长盛不衰,历朝历代出现的书法大家不胜枚举。如秦代的李斯,汉代的蔡邕、张芝,晋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欧、虞、褚、薛”、“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清代的何绍基、吴昌硕等。他们留下的书法作品更是推陈出新,光耀汗青。
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
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姜志强
2000年出生于安徽蚌埠
学书心得: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理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仅要做到字写的好,而且还要对书法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心烦意乱的人尽快平静下来,有助于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把思维都集中在一起。
学习书法不能盲目的学,必须临帖,学习古人的方法,观察字的结构,笔画的走势,还要观察用笔。古人云:结体因相传,用笔千古不一。用笔是书法艺术的根本,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用笔的革新。
书法是一门艺术,只要你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学,细水长流,以防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张亚军
1999年生于山东曲阜
学书心得:
变则通、化则融。书如水,水无形,书则无常。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成拙。书法的不可逆性,犹如人生没有回头路。人生是过程,书法亦是过程。书为心画,书乃人生的心电图。书法,法书;到位,味道。人生如此,一切皆在度,中庸也。




杨宇
1999生于内蒙古通辽
学书心得:
你的信念造就你的思想,你的思想成为你的言语,你的言语练就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培养你的习惯,你的习惯成就你的价值,而你的价值终成命运。

雷悦
200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
学书心得:
近几年的学习书法,以我个人而言,写好字为不易写出字很简单。“学书之道,在于睿智,在于朝朝暮暮。”来说学习书法,绝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意在坚持,但不可日复一日临摹,身心感到疲惫之时可认真读帖看帖,临摹到一定程度时要进行临创转换。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当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在临帖过程中,需用脑临摹不可随意临摹,正确临摹,用来积累熟练加以创作。创作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越急越没有效果,他是一种积累,沉淀最后爆发出来的一幅作品,将自己所学所练的东西提纯出来的作品。反复琢磨字形结构等等定能有所收获。



苏晓
1998年生于山东省聊城
现为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学书心得:
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 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
学习书法首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
练习书法还可以培养心性,因为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练习书法需要很多的时间,你需要花很长时间坐在那里,站在那里,一遍一遍的写你早已烂熟于心的字帖。这一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练习书法可以让我快乐,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书法,每当拿起笔,我就格外的兴奋,当笔落在纸上的那一刻,我都会露出快乐的微笑。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贺芊
2000生于江西吉安
学书心得: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让人们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心正则字正”这是楷书金刚经里所道,学习书法这短短几年的确然后我懂得了不少人生哲理,也让我懂事了很多,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书法能与我并肩前行。
王照宇
1999年出生于山东济宁 ’
学书心得: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自己也在不同阶段中投入了进去,感受到了书法深邃的“趣”, 每次的老师都让我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去理解, 我也领略到了各家风采,能在书法领域学习,钻研。

刘逸凡
199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
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书法家协会员
学书心得:
感悟书法,感悟人生,与书结缘,终生无悔,与墨交友,乐在其中。



王泽生
生于1999年山东省淄博市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学书心得: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所以我这个学期学习的楷书。首先是打好基础,打好基础就是学好各种笔画,点横竖撇捺等等。不管写哪种字体。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就像打太极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
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性格,提升人格。虽然现在只是短短的一个学期,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


胡丹阳
2000年生于山西吕梁
学书心得:在没有接触书法之前,我对书法的了解仅仅限于历史课上学的篆、隶、行、草、楷这五种字体。原以为书法只是那些才子们写得一手好字,被我们拿来欣赏,后来才明白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与内涵。
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
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果真这样,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书法练习我也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书法不仅仅用文字来传递信息,它还是一种很美的语言艺术,讲究书中有法:笔法、结构和章法。不仅如此,书法艺术还有和谐动态的线条姿态美、运笔节奏美、变化多端的形体组合美、一气呵成的章法气势美、感情融入的内容情感美、字为心声的心灵意境美。
书法艺术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还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董安然
2000年生于河南省漯河市
学书心得: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众所周知,书法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欣赏和喜爱。人们之所以会喜欢他,可以说,它是无声的音乐,静态的舞蹈。它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情感也会从中得到熏陶。学习书法有很多益处,可以陶冶的自己情操,可以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坏毛病,养成耐心、细心和毅力等良好的品质。因为学习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还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总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于超群
1999年出生于山东淄博
学书心得: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我开始享受展纸蘸墨,运腕挥毫的感觉。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学习书法需要个“恒”字。老师指导我们说,平台期是每个练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在平台期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烦,怎么写都没有进步,这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要拿起笔,而是读读帖,等克服了这种烦躁的情绪,书法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很多人就是因为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没有继续坚持,也就中途放弃了书法。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社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观正在慢慢丧失,人们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通过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从而抛弃了中华五千年积淀下。然而书法没有捷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进步。因此,我希望可以通过对书法的学习,脚踏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程玉玉
2000年生于江苏徐州
学书心得:
书法自古就被视为中华文人士大夫的必备修养,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备受中华人民的喜爱。我觉得学好书法,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终有所获。
书法艺术是国人的骄傲,我们必当代代相传。



赵婉婷
2000年生于江苏徐州
学书心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贾宏亮2000年生于山西晋中
学书心得:能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品质。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
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

感谢所有授课老师
- 上一篇:“书道工程“——1803班首届书画微展 [2019/5/22]
- 下一篇:热烈祝贺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2015级毕业作品展隆重开幕 [2019/5/21]